豐巢與用戶應該雙贏而非對立
最近,因智能快遞柜企業(yè)豐巢啟動新的超時收費規(guī)則引發(fā)部分用戶不滿,且杭州、上海、南京等城市相繼出現社區(qū)抵制豐巢,讓快遞派送這一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。
根據豐巢收費新規(guī),普通用戶可免費保管用戶包裹12小時,超時后每12小時收費0.5元,3元封頂。錢雖然不多,但豐巢已經對快遞員的每單入柜快遞收費,再向用戶收費被質疑“薅兩次羊毛”。豐巢單方面宣布改變收費規(guī)則還引出另一問題:自快遞柜誕生后,快遞員在派送時基本不再聯(lián)系收件人,而是直接入柜后短信或豐巢微信告知收件人取件碼。
可以說,豐巢收費新規(guī)是此次輿情的導火索,部分民眾開始聲討對豐巢的各種不滿,甚至抵制。
評價孰是孰非之前,一個基本的現實不容否認——快遞入柜將成為未來趨勢。根據國家郵政局預計,到2020年快件入柜率有望達20%,對應快遞柜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。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,2019年快遞業(yè)務量完成635.23億件,比上年增長25.3%,相比2007年的12.02億件,增長50多倍,但快遞從業(yè)人員增幅卻低得多。
而且,快遞柜的誕生的確解決了快遞派送“最后100米”難題,為很多人帶來了便利。特別是上班族、年輕人,這一群體恰恰是網購的主體,以往快遞派送時,這群人多在公司上班或出行游玩,飽受收快遞之苦;快遞員也因為找不到收件人白跑一趟浪費時間精力,影響派送效率。且相比放置在小區(qū)門衛(wèi)、收件人門口或者便利店有償代收,豐巢等快遞柜明顯更安全且便利。
豐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,2015年由順豐、申通、中通、韻達等數家知名物流企業(yè)聯(lián)合發(fā)起成立,在宣布收購中郵速遞易后,占據國內快遞柜市場份額達到69%。
解決了難題,給用戶帶了便利,這不代表豐巢可以“為所欲為”。以超過12小時收費新規(guī)為例,豐巢的解釋是為了提高快遞柜的利用率。如果從這一出發(fā)點看,應該向那些可以取出快遞卻未取出的人收費。很明顯,12小時對部分人不甚友好,尤其是城市的上班族,往往早上8點之前已出門,晚上8點未必能到家。不過,完全不收取寄存費似乎也不合適,因為快遞柜占用小區(qū)公共空間且有一定免費存放時間,某種意義上算公共物品,存放過久不利于周轉也會損害他人利益。綜合考慮,12小時過短,18甚至24小時為宜。
至于快遞員未征得同意直接放置豐巢,從法律法規(guī)角度看是行不通的。交通運輸部去年發(fā)布的《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》規(guī)定“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”,《郵政法》也明確,快遞必須按照名址投遞。
其實,快遞企業(yè)并非不明白相關法規(guī),而是選擇了效率,如果每個快遞放置前先電話詢問,派送效率可能慢一半不止。當然這一問題并非不能解決,比如寄件人、快遞企業(yè)或豐巢可以提前詢問收件人是否接受快遞柜代收,設置時段并提前注明,既尊重了部分民眾的選擇權,也不會過于影響派送效率。
應該說,科技讓生活更便利,快遞柜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樣的效果。不過作為順豐等知名企業(yè)旗下的豐巢,不應該只為了效率犧牲用戶體驗。而且,目前不少小區(qū)開始自建快遞柜,競爭之下,豐巢更應該思考為大眾所接納的長久發(fā)展之計。而作為普通用戶,在享受“9.9元包郵”服務的同時,也多體諒快遞企業(yè)及從業(yè)人員的不易,既然快遞柜的出現是正面積極的,應該將主要關注點放在如何使其更好更便利。
換言之,只有豐巢和用戶的良性互動,才能實現雙贏。
來源:第一財經